教学目标:
一、促进同学的自我认识与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在交往中增强自我同一感。
二、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同学之间的关注与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游戏:名字对对碰
三、欣赏材料《自知的人》
四、请学生制作“我的名片”并交流
五、进行心理小测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都比较关注自己的健康,为预防某些严重的疾病,还会去打预防针。假如有非典、乙肝的病人在我们身边,我们会心惊肉跳,避而远之,更别提艾滋病了,那么,一个人是不是不生病没什么残疾就健康了呢?哪个同学来给健康下个定义。我们一般人都认为,身体没有疾病或缺陷就是健康的,其实这种观念是比较片面的,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健康概念是这样的: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而且要求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下面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 一个年仅10岁的小学生,因为期中考试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心中害怕,便离家出走,在外流浪多日,险些被坏人拐卖。
(2) 一位女中学生经常听母亲讲:“世上男人没几个好的,接触男的要小心。”最初她不敢正视男生的眼睛,到后来她见到男生就紧张万分,只冒冷汗,手脚发麻,甚至呼吸困难,后来都不敢出门见人。
(3) 有一个高三学生,平时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连 续两年的高考他都发挥失常,最后只好放弃复旦的梦想,进了一所普通大学。
(4) 某名牌大学的一位品学兼优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在一次晚会上唱歌跑了调,引起学生的哄笑,便觉得无地自容而自杀。
(5) 1991年万圣节,美国依阿华大学一位刚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竞争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崩溃,竟开枪打死6人(包括自己),重伤致残1人。
根据前些年对几所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随着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这些例子和数据都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也就在于使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的度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使同学们能更认识更多的同学。
二、 游戏:名字对对碰
游戏目的:增进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了解。
游戏规则:
1、第一个人站起来向着全班同学说“我是XXX。”然后他后面的一位同学接着说“我是XXX后面的YYY。”依次往下。
2、如果有人不能接着说下去,就罚他旁边的一位同学拍一下他的脑袋。然后由他再开始介绍“我是XXX。”依次类推。
刚才的活动是让大家认识一下别人,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自己。
三、 欣赏材料《自知的人》
有一位先生,常常教导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个自知的人,惟有自知,方能知人。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先生,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究竟知道我自己么?”先生想,“恩,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个性,我自己的心灵。”
回到家里,先生拿来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来分析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恩,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恩,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聪明大师就有一副漂亮的鹰钩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具有一副大长脸。“嗨,大文豪苏轼就有一副大长脸。”他想。
他发现自己个子矮小。“哈哈!鲁迅个子矮小,我也同样矮小。”他想。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双大撇撇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撇撇脚。”他想。
“我嗜酒如狂,正与李白同好,我嗜烟如命,正与诸多哲学家相同。我上课侃侃而谈,超过孔夫子的四方游说,我善于知人知己,胜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想。
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第二天,他对他的学生说。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了解别人不容易,了解自己更难,同学们,你们了解你们自己吗?
四、 主题活动:我的名片
1、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要求先画一张自画像,不写名字,然后写明自己的个性特征、最喜欢的三件事、最讨厌的三件事、自己的人生目标、最希望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2、将全班同学设计的“名片”集中,打乱次序,然后让每位同学随机抽取一张“名片”,并猜猜“名片”属于谁。在背面写上主人的名字和你自己的名字
3、请同学们取回自己的名片,并在全班交流。有哪些同学认出的人是正确的并谈体会。
五、 心理小测试
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相互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而相互了解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进行交往,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景:
1、有些人和你相识了一段时间后,却总记不得你的名字。 是 否
2、有些人在和你交谈时,总是强调我啊我的,很少让你发表自己的意见。是 否
3、有些人在与你交往时总是暗示比你有本事。 是 否
4、有些人常常在你干事时挑三拣四,自己却从来不动手。 是 否
5、当你遇到难处需要帮忙时,有些人表现得非常冷漠。 是 否
6、对于一些公益事业,即使是举手之劳,有些人也不愿出力。 是 否
7、有些人经常允诺却不兑现。 是 否
8、有些人经常在付出的同时就期望得到回报。 是 否
9、有些人在接受帮助时,从不说“谢谢” 是 否
然后把题中的主语变化为第一人称。看一看两组答案有无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在交往中怎么做会更好?
有的人总期待对方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交往伙伴,有时甚至把连自己都难以做到的要求强加于人,一旦事与愿违,交往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记住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会有不足之处,我们在交往中既要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同时也要学会从他人身上获得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