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良福,作为本报特邀大赛观察员,与记者进行了一番交流。 大赛成就教师,也造就了一批成功的学生,使他们得以自信走向社会,开始新的人生,这是技能大赛最重要的两个作用。 今年大赛的创新点有几个方面,增加了选手的理论考试;所有考试都实行无纸化操作,体现了信息化特点;中职首次在大赛中引进教师选手,与学生组成团队,在比赛中共同解决问题;高职更是将教师平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拿到大赛上去“对决”。再就是比赛从形式、装备到内容都与企业需求越来越贴近,大赛得到用人单位更多的认同,这为学生未来高质量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营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就数控项目比赛而言,大赛刚刚开始,就已经有20多家企业在比赛现场挂起了招聘启示,其中中职起薪3000元、高职起薪5000元,一等奖获得者还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如果没有大赛,很难想象这些技能型人才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走向成功人生。 比赛总要有胜负,但最终的获胜并不一定是拿到多少奖项和名次,而是要能真正推动教师的专业提升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这才是技能大赛的终极目的。如果学校每年投入那么多钱,只是为了几个获奖选手和名次,那就失去了大赛的本意,也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方向。 道理很简单,教师好学生才有可能好。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否则培养不出国家建设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年的技能大赛,的的确确提升了一批竞赛指导教师的水平,使职业教育收获了一批优秀技能型教师,他们成为职业学校的专业骨干,也成为了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以广东省数控专业为例,从2003年至今,省级数控专业的骨干教师都是从各种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中一路走来,成为各个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参与大赛当初,我做教练,也做选手,后来当大赛裁判、深圳市数控专业总教练、广东省中职代表队总教练,没有大赛,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大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显性效果,就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过去,技能大赛大多与教学脱节,参赛选手多是封闭训练,人财物过于集中在少数选手身上,现在这种弊端虽然没有完全革除,但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进行有效改进。去年广东省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一套数控技能大赛教材,这套教材既是竞赛的基本功训练依据,也是平时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全覆盖和层层选拔,使得竞赛与教学逐渐走向一体,由此带来的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因为天天练车工,手上的机油太多,3天都没洗干净,如果不是大赛,很难想象他们会这样下气力去练技能。(本报记者 时晓玲) 《中国教育报》2011年6月25日第3版 |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